扬州职业技术大学:校企合作探索职业本科发展
作者:365bet网址日期:2025/11/12 浏览:
光明日报记者 苏艳 杜钱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胜民 梁晓梅
激光清洗飞机发动机、让农民告别弯腰种草、为社区老人提供智能养老服务、在河流中安装天然净化器……在不久前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大赛总决赛中,扬州职业技术大学学生代表队以四项“高科技”成果夺得金奖。
这一优异成绩,是“资源-要素-课堂-课堂”三位一体的产业融合改革新范式的实践成果。
走进扬州职业大学校园,校企合作培养的产业环境尤为浓厚。在电子工程学院与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光电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一座“光伏“IC模块加工微教学生产线”运行顺利,生产线涵盖全自动串焊机、层压机、打字机等基础设备,工艺设置范围达到公司实际生产线的74%。学员作为“公司员工”,完成订单受理、会计核算、元件生产、质量控制的整个培训流程。
“真正的光伏生产设备是巨大的。 “如果学生不早接触,进入公司后可能就无法上手。”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教育研究中心工程师袁涛解释道,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的pa车间实践基地“是校园现有工厂设备的缩影”。配套教材和公司导师录制的操作视频,让学生在实践中精准学习、反复练习实际操作。 2025届毕业生中,21人通过公司面试进入实习,13人直接进入研发中心。
扬州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马顺生表示:“学校运用‘要素组合’新策略,让分散的教学要素形成教人的合力。”据悉,学校打造了“两师三技能”混合办学团队:校园教师负责理论和基础实践训练,企业技术导师指导实际操作,行业教授把控技术标准和研发方向。
学校副校长吴树安表示,学校以“模拟环境基础-情景锤炼-现实赋能”减少课堂形式,让学生实现技能的阶梯式成长。该型号与以下合作伙伴特别知名知名汽车企业。
记者发现,在江苏省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平台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培训中,学生可以反复模拟新能源电池组装、电机拆装等流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电气与汽车工程学院学生张思浩在学校完成大量虚拟实训后,参与了某知名车企电池中段设备的调试。他的规范操作得到了公司指导员的称赞:“比一些工龄三年的技术人员还好”。
“我们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探索职业本科发展新途径,为地方经济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马顺生说道。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2日第08页)
相关文章